天才,不是教育出來的

  “現在的孩子太忙了”,很多大城市的父母都發出這種感慨。孩子們的時間都被各種輔導課、興趣班占據了,而且低齡化趨勢越來越明顯。不過,很多父母在督促孩子學習的同時,也心疼孩子,希望了解正確的教育方法。關于早期教育,專家們是怎樣說的呢?

  叢中笑 早期教育專家、中華女子學院副院長

  施建農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世界天才兒童研究協會亞太地區理事會前主席

  問:現在社會上的兒童早期教育普遍存在哪些問題?是智力開發過早嗎?

  施建農:父母重視早期教育沒有錯,因為孩子的智力在幼年時期發展最快,而且對將來影響深遠,不可逆轉。關鍵是開發智力的方式。

  叢中笑:目前幼兒早期教育的問題,一是過急,違背了兒童智力發展的客觀規律,給孩子的教育孩子接受不了。二是過偏,很多人狹隘地將智力等同于認知,偏重灌輸知識。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認為,智能是多元的,包括語言、數學邏輯、空間、音樂、自我認識、人際關系、身體運動等7方面。另外,很多父母忽略了對孩子意志力、動機、興趣、好奇心、習慣、條理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而這些因素最終會影響知識的運用。第三就是過度。我們在6所幼兒園做了調查,平均每個孩子上了2.5~3個輔導班。父母們把孩子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的,一點也不考慮孩子的接納能力。

  問:知識教育應該從幾歲開始?

  叢中笑:一般5歲以后,兒童才開始抽象的邏輯思維。所以,父母要讓孩子識字、算數,應該從5歲開始。太早了,他不能理解。

  問:很多父母讓孩子去上“興趣班”,到底好不好呢?

  施建農:父母讓孩子接觸音樂、美術、舞蹈等,給孩子創造接觸事物的機會,只要孩子喜歡,是有好處的。問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父母的心態變了,開始希望孩子在每個項目上都出類拔萃。

  問:很多父母希望通過早期教育發現或培養天才,有道理嗎?

  施建農:研究表明,天才或智力超常主要由遺傳因素決定,靠后天教育是無法制造天才的。很多人鼓吹早期教育能培育天才純粹屬于誤導。

  問:不尊重兒童智力發展規律,盲目灌輸知識技能,會有什么后果呢?

  叢中笑:早期教育過偏、過急,會破壞孩子的興趣,使智力發展出現僵化,比如認為兔子只有白色的,這就是機械訓練的結果。強迫孩子學習,還會造成人格偏差,導致自卑、無求知欲。另外,很多父母忽略了情感發展,不讓孩子接觸大自然,不參加運動,會導致孩子情感剝奪和感覺剝奪,表現為呆滯、動作協調性差等。

  問:是什么樣的社會因素促使父母們盲目開發孩子智力呢?

  叢中笑:我們的教育目前還是應試教育,整個社會把考試作為目的去追求,篩選人才只看成績,最終導致素質教育以應試教育為導向。

  施建農:現在社會上就業壓力大,以學歷取人的現象嚴重,生存壓力擺在面前,所以社會價值觀產生了偏差。其實,教育的目的不是抹煞差異,而是彰顯差異。父母應尊重孩子的愿望,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我相信,隨著社會進步,價值逐漸多元化,對個性的容忍度更高,盲目開發智力的現象會有所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