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智力與父母的關係

  家庭當中影響孩子智力發展和學業成績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我們的父母希望孩子學得好,智力發展得好,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你所做的什么事情對孩子影響最大。

  第一因素:家庭的智力環境。

  首先是父母自身的智力活動水平,說白了,就是父母動腦的水平。就是父母愛不愛動腦,善不善于動腦,直接關系到孩子的智力發展。還有,父母的求知態度和求知表現。如果父母渴求知識,有良好的求知表現,孩子就會像父母學習。你只要求孩子好好學習,自己不學習,那么孩子就不愿意聽你的。再一個,家庭書架,這很重要。有的家里都有家庭書架,但是你是否做到了我們所要求這個。家庭中有共同讀的書,有每個人讀的書,而且養成交流讀書心得的習慣,這很重要。因為有的家里邊有書不讀,有的家里沒什么書,就一些亂七八糟的書,這不行。現在說學習型的家庭還得讀書。我們希望提高國民素質,希望我們的孩子好,當然我們的北京人,我估計都讀書比較多,十本、八本是可能的。但是我們比較就發現,我們必須做愛讀書的人,你愛讀書,你的孩子才能愛讀書。不然的話,你老教育他讀書,他心里就想了,你也不讀書,天天催我,他就沒動力

  其次,家庭的人際環境。講孩子的智力發展,講學習跟人際環境有關系嗎?太有關系了。良好的人際環境是孩子學習的重要條件,家庭心理氛圍好,你人際關系和諧,這孩子他心里踏實,他有一種歸屬感,有安全感。如果人際關系不好會出現什么情況?這個我都有調查。如果家庭不和睦,經常吵嘴、打架,孩子缺少安全感,心里煩躁,嚴重影響學習。

  再次,父母對孩子的學習指導。你要指導學習,你應該注意什么?首先一個,你關注的重點放在哪兒?有好多是關注在什么呢?學習成績上,結果上,這就是誤區。我想,我們父母關注孩子的學習,不要只關注結果和分數,要不要關注,要關注,重點應該放在哪兒?大家看看,這幾個態度、過程、方法、習慣。有好的學習態度,他的學習過程科學,方法合適,又有好習慣,那結果必然好。可是,你就片面地關注結果,這些都不管,你沒有觀察,你沒有注意,這個學習成績往往好不了。

  先給大家講一個基本知識,就是智力到底是什么?我們平常老說智力、智力,智力好壞,到底是指的什么?人的智力就指的是智商,就是人的聰明度。人的聰明度是由什么來決定的?這個人的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像力的綜合水平,主要是他腦力的表現。它的這個聰明度是腦力的表現,是五種力的綜合水平,不是哪一項。那么有的人也講,注意力不包括在里邊,這個學術討論我們就不管了。那么這幾個力,它的綜合水平就是我們的聰明度。其中一項能力強,比如說他記憶能力特別強,并不能代表他整體的聰明度高,也不能代表他的智商高,你光是記憶力嘛。大家注意,我們現在傳媒上很少單純地去表揚某某孩子幾歲就認識多少字,會背多少詩,這個意義并不大,一定是綜合水平。那么這種綜合水平的核心是什么,核心是思維力,就是他會不會想問題,善于不善于想問題,這是智力的核心。老說智力好壞,智力是這幾個方面,這是大家都比較認可的這種說法。

  下面是我們這一講里邊很重要的內容,家庭當中影響孩子智力發展和學業成績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我們的父母希望孩子學得好,智力發展得好,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你所做的什么事情對孩子影響最大。第一就是家庭的智力環境。智力環境,首先一個是父母自身的智力活動水平,說白了,就是父母動腦的水平。就是父母愛不愛動腦,善不善于動腦,直接關系到孩子的智力發展。因為父母動腦的水平對孩子的影響可以這么說,叫做智力靠智力來培養。因此我在寫這本書里講了一句話,有那么一章,做一個愛動腦筋的父母,特別是跟孩子一起接觸的時候,你需要動腦筋的時候,你要講出一、二、三來,你要有邏輯,要清楚地表達,這個對孩子影響很大。

  我舉一個例子,我們在東城區一所學校發現一個孩子上初中以后,寫作文,就寫半句話就畫句號。這怎么回事呢?數學學得也可以,他為什么寫半句話就畫句號,后來就到他家里去,他父母是兩個知識分子,而且在國外工作。到家里去以后發現了,他跟奶奶在一起,房子很大,家里也有不少的書。但是,這個奶奶,我們跟她交談的時候,發現她老說半截話,說半截話就打住了,就畫句號了。她經常這樣,就是她的思維影響孩子了。因為有一句話,我不知道大家知道不知道,叫做語言是思維的外殼。你想清楚,才說得清楚,你想深入,才說得深入,對不對,想明白,才說得明白。所以你的語言表達本身是你的智力活動的一種反映。譬如我現在在講課,實際上是我思維的一種反映,可是她老講半截話,這孩子經常受影響。后來怎么辦呢?老師想了一個很好的主意,就是說我們跟他講,這個事兒應該怎么講,還缺半截話,把它填上。然后給你一個任務,以后你奶奶跟你說話,說完了以后,你想一想,全不全,該不該畫句號,不該畫句號,你告訴她,你說,奶奶還得這么說,你教你奶奶。過一段時間以后發現,雖然奶奶沒多大改變,這個孩子的思維就很明顯地完整了。這是一件真事兒,我用它來說什么呢?就是說父母的思維水平,智力活動直接影響孩子,你不要忽略這個。不是孩子是孩子的事,你為了提供智力環境是很重要的。

  再再次,父母的求知態度和求知表現。如果父母渴求知識,有良好的求知表現,孩子就會像父母學習。你只要求孩子好好學習,自己不學習,那么孩子就不愿意聽你的。我最近在《中華家教》是全國的一個刊物,我寫了一篇文章,今天怎樣做一個合格的父母,其中我引用了一個封建時代的一副對聯。我說,剔除封建性內容在今天依然對我們有啟發。這副對聯怎么說,在座的很多同志肯定都會背,叫做什么呢?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那忠厚傳家久講的是什么,人格、品格。這一個家庭,它忠厚誠信,這個家庭能傳得久遠,詩書繼世長。這家的文化氛圍好,尤其家庭的主人帶頭愛學習的話,他這一輩子一輩子傳下去。我們摒棄原來的封建內容,在今天依然如是,它反映了一種規律,就是德與智,就是家庭要創造什么呢?智力環境。父母的求知態度,求知表現。

  我給大家講一個例子,我認識一個人,他本來沒上過高中,他的孩子上初中的時候,他每天盯著他學習,他發現非常被動,非常費勁,倆人就在那兒較勁。后來有個機會,她可以上電視中專,后來我們就支持她,給她報銷學習費用。我說,你只要認真學習,你會發現另外一個效果,就是你孩子的學習會跟他原來不一樣。結果后來出現什么情況?孩子在那兒學,她必須也得學。這孩子過來一看,他媽媽在那兒認真學了,回去不用說了,回去好好做作業。等到他媽十點還沒做完,孩子過來說,媽,你休息一會兒吧,他過來勸他媽。最后這個孩子學習也越來越好,這就是什么呢?父母這種求知態度,求知表現。

  當然有的父母更會處理這個問題,非常有意思,他也會教育孩子。我碰到一個父母,那天他非常興奮,我說,你怎么這么高興。他說,我的女兒考上四中的高中了。我就問,我說,你一定有好的教育方法,他說沒有,他說孩子能干。我說,你讀的什么水平,他說,我初中畢業,他說,我夫人初中都沒畢業,我說,我是北京市家教會的,我是研究這個,你肯定有你家庭教育規律,不謀而合之處。他想了想,他跟我說兩條。第一條,他跟我說了,他說,我從來不居高臨下,什么事我都跟孩子討論。我說,你怎么想?他說,我想,孩子上學也不容易,我也就上過初中,現在還學得不錯,我有什么理由居高臨下,以父母自居,老訓人,我沒道理老教育人家,沒道理,所以有事我跟他商量。他這么一說,我給他分析了,你這叫教育民主,講平等,他問我,他說,我有那么好嗎?我說,你就這么好,這叫不謀而合。我說,還有呢?他又講一條,這一條我更受啟發。他說,我向孩子學習,他說,我不是老讓他好好學習,他好的方面,我向他學習。他說,我準備了一個本,這個本,孩子有什么好事,我就記錄下來,我也不跟他說,但后來孩子也發現了,覺得爸爸經常記錄他好的事情,這個孩子就更自覺。我說,你給我舉一個具體的例子,他跟我說了一個例子,我現在記憶猶新,我也沒寫在本上。他說,有一次,孩子上初二的時候,在那兒做作業,他說,我就過去了,晚上,這孩子跟我說這么一句話,說,爸爸,我悟出一個道理來,說什么道理呀,今天的學習質量就是明天的生活質量。你看她爸爸什么反饋信息,她爸爸一拍手,閨女這是名言,這是名言呀,富于哲理,我得把它記下來,這就去找本了。這閨女說,爸爸,你不用記,我就那么一說。你就那么一說就這么棒,你要再認真說,得多棒呀,我非記下來不可,把這個本拿來,某月某日,閨女某某某說,今天的學習質量就是明天的生活質量,他寫完,他走了。你想,這孩子什么心態。我爸爸把這話都記下來了,一會兒做作業高度集中,這是質量,明天聽課還興奮不已呢,我爸爸把這個話記下來,我得好好聽課,這學習質量跟生活質量連起來了,她受到這種激勵。其實爸爸就做這么一件事兒。

  咱們給她換一個爸爸,可能怎么說,因為我聽到好多父母,孩子說得挺好的話,父母給潑冷水。比如這個孩子說了,爸爸,我悟出一個道理來,今天的學習質量就是明天的生活質量,這爸爸就說了,這還用你說,誰不知道,我都跟你說過860遍了,今天不好好學習,考不上大學,將來沒什么好日子過,你呀,有工夫別瞎想,你給我好好學習就是了,走了。同樣一件事兒,這個處理,你說這個孩子什么心態,走了以后,這個孩子還委屈呢,好不容易想出這么一句非常好的話,讓我爸爸給槍斃了,半個小時都沒踏實,這作業做不下去,第二天上課還覺得委屈呢。你看看,同樣一件事兒,跟父母態度有關系。你看,這個父母,他不是故意做的,他是有一種求知態度,求知表現,他得向孩子學習。那后一個父母就居高臨下,覺得自己什么都好,就得是教育她的,擺出一副教育的架子,這就錯了,自居心理,是不是。

  家庭書架,這很重要。有的家里都有家庭書架,但是你是否做到了我們所要求這個。家庭中有共同讀的書,有每個人讀的書,而且養成交流讀書心得的習慣,這很重要。因為有的家里邊有書不讀,有的家里沒什么書,就一些亂七八糟的書,這不行。現在說學習型的家庭還得讀書。我說一個數據不一定準,我在網上看到的,說以色列人愛讀書,平均一人一年大概讀四十七、八本書,以色列教育水平很高。俄羅斯人平均一人一年讀二十七、八本書,我說這個是參考的數據。中國人現在平均一人一年讀2.8本書,我們希望提高國民素質,希望我們的孩子好,當然我們的北京人,我估計都讀書比較多,十本、八本是可能的。但是我們比較就發現,我們必須做愛讀書的人,你愛讀書,你的孩子才能愛讀書。不然的話,你老教育他讀書,他心里就想了,你也不讀書,天天催我,他就沒動力。

  有一個有意思的例子是101中學一個父母講的。這孩子原來小學時候特別愛看電視,后來干脆從三年級開始,父母給孩子定了一條,這個電視報由你來買,圈定兩次,其他時間不看,這就約法三章,父母看一次,你不看也不成,你就看。其他時間怎么辦呢?晚上學習的時候一塊兒學。爸爸在這兒學,你在那兒學。這爸爸特別有意思的是什么呢?把自己讀的書一本一本地讀,畫重點,抄筆記。小學的時候,每學三十分鐘休息一會兒,爺倆下去摔跤鍛煉,然后回來接著學。過來過去這爸爸不用說話,這孩子都悄悄看看他爸爸的筆記本,看看那書,一看真是認真在讀,回去他也認真讀。結果一直到高中畢業,后來這爸爸有問題就請教這孩子,這孩子自覺性越來越高,到最后你看到什么程度,這孩子是101中學的保送生,保送華南理工大學。父母很高興開父母會,回去以后,這孩子跟他說,對不起,我不去,我不接受這保送。那怎么辦呢?說,我要自己考,我奔清華建筑系。他爸爸說,爸爸、媽媽著急了,說,清華大學這么難考,萬一考不上呢?考不上,你們說要有志氣不是嗎?這孩子有志氣。我考不上,我復讀一年,你們支持我一下,我還是奔這兒去。如果再考不上,我打工,我自己復習,我還奔那兒去,那個不接受。最后就沒有去,然后這孩子一下就考上了。考上以后學校就知道了,當時有一個《萬家燈火》廣播節目,就請他們做節目,他爸爸就答應了,請爺倆去,講講家庭教育,講講孩子奮斗。結果孩子從大學回來以后,他爸爸說,咱們去中央廣播電臺做一個什么節目,他說,我不去,你去。他爸說,那哪兒行。我答應人家了。他說,這個考上了,我也不是什么人才,成人才早著呢,這么早,值得驕傲嗎?他反過來批評他爸爸,我不去。后來他爸爸死說活說,我答應人家編輯記者了,這才去。然后他跟他爸爸說,下不為例,我離成才還遠著呢。我聽著這故事一想,這孩子反過來提示他爸爸。但是從小的時候,這個爸爸做的事情,你看看,是不是,你學我也學,我學得比你還認真,那孩子就更認真。現在我們好多父母自己不學,天天就是居高臨下讓孩子學,你說,能不能使這孩子發自內心地更能愿意學習。

  還有一個,相對固定的學習時間,學習空間,安靜的學習環境。這個學習是需要這樣條件的,你太亂了,不安心,這孩子就不安心。

  第二個因素:家庭的人際環境。

  你看,講孩子的智力發展,講學習跟人際環境有關系嗎?太有關系了。良好的人際環境是孩子學習的重要條件,家庭心理氛圍好,你人際關系和諧,這孩子他心里踏實,他有一種歸屬感,有安全感。如果人際關系不好會出現什么情況?這個我都有調查。如果家庭不和睦,經常吵嘴、打架,孩子缺少安全感,心里煩躁,嚴重影響學習。如果孩子小時候,你就經常打架,鬧得不可開交,以后你還這樣發展,這孩子會有三步;第一步是害怕,小的時候,父母一打架,他害怕,他沒有安全感,害怕。然后就厭煩,懂事以后就煩。他發現,你們吵來吵去也沒怎么著,再后來什么呢,怨恨,他恨你,他就躲著。

  我就在若干年前,接待過一位父母,兩口子還都是副教授,結果這個女孩上了初中,到了初二不回家,父母非常著急,找我。我想,環境這么好,我說,不會呀。后來我就找這孩子,這孩子一說,我受啟發了。這孩子說,我不愿意回家,因為我們家里跟冰窖似的。我說,什么意思呀?她說,我們家條件也不錯,我爸跟我媽誰也不愛理誰,但是他們也不打,女孩子最受不了,所以她就不愿回去。在外邊又交朋友又什么的,實際上就是這個問題。

  我的老師教心理學的,曾經有過調查。他發現,家庭和睦的家庭,三好學生出多少呢,97%。也調查了幾千戶,這個對我們來講就是很重要的參照。現在有的父母,我發現有的父母跟我們說了,說我們兩口子不和,礙著你什么事?我們打我們的,你學你的,他不可能的,人是有心理的,有感情的呀。我前不久在一個區,我不說哪個區了,一個父母給我寫了封信,您講的內容我特別有同感。他說,我那個孩子,那天就問我,說我要出走,你不要心疼,你想要孩子,你再抱一個,我覺得,我在這個家里呆不下去了,原因就是你跟我爸爸這樣我受不了。這媽媽一邊說一邊掉眼淚。我接觸這樣的事兒非常多,所以良好的人際環境必須由父母來創造,對孩子智力發展和學習肯定有好處,是吧。

  其次就是你要進行人際關系調整。一般的來講,孩子、父母之間的關系是家庭人際關系的關鍵,這個其實中國是這樣,在國外也一樣。有一年,在北師大開了一個國際家庭年的研討會,有一位德國的專家也講到這個問題,這個幾乎是不謀而合的。任何國家家庭的人際關系,父母是核心。然后跟上一輩,跟左右鄰居,跟孩子之間,這是人際環境。

  第三個因素:父母對孩子的學習指導。

  你要指導學習,你應該注意什么?首先一個,你關注的重點放在哪兒?有好多是關注在什么呢?學習成績上,結果上,這就是誤區。我想,我們父母關注孩子的學習,不要只關注結果和分數,要不要關注,要關注,重點應該放在哪兒?大家看看,這幾個態度、過程、方法、習慣。有好的學習態度,他的學習過程科學,方法合適,又有好習慣,那結果必然好。可是,你就片面地關注結果,這些都不管,你沒有觀察,你沒有注意,這個學習成績往往好不了。你老說,這成績,你上回考八十幾,這回才考七十多,越來越不好,你再不努力不行了,光說這個不行。你從小注意什么呢?他的學習態度,他的過程、方法、習慣,這是非常重要的。有了這幾條才能有好的結果。

  其次是家庭指導的針對性,這個很具體的。我們當老師會介紹給大家。這個學科學習有三個層次,叫基礎知識、基本概念;文科就是字、詞、句,理科就是公式、定理、定義,第二個層次什么呢?基本技能;就是用這些基礎知識、基本概念解決基本問題的能力,叫基本技能。第三個層次叫綜合能力。今天特別提出來,包括創造能力。給你出題,十道題常常包括這三個層面,有的是基礎知識、基本概念;有的就是基本技能;有的是綜合能力。你看,這考試成績拉開距離在哪兒呢?拉開距離常常在綜合能力上。比如說,我這老師出題,我心理有數,我出一個四比三比三,你想,四比三比三,那就是第一層次出四,40%,第二層次出30%,第三個層次出30%,四比三比三,就是中等水平的孩子拿到六、七十分沒問題,拉開距離在綜合能力對不對,或者叫難題,但是不是偏題,不是怪題。如果我把這比例顛倒一下,三比三比四,你說,會出現什么情況?全班平均分數肯定下來十分,你說是不是。所以你不能簡單地拿分數說事兒。如果你要這么簡單化,上回你還考八十二,這回你怎么考七十八呀,你越活越抽抽,是那么回事兒嗎?人沒有越活越抽抽的,智力沒有特殊情況,也不會下降的,含金量不一樣。所以你不要簡單化只關注結果分數,你要看他的實質。所以針對性要在這三個層次上,你看看,你的孩子討論一下,找老師研究一下,你會知道,他問題在什么地方,是綜合能力差,還是基礎能力差,還是中間的基本技能差,每一個孩子不一樣。

  我再給你講一個有意思的事兒,也是一個孩子,上初一以后,英語老不好,這是我很熟的一個人。他小時候,我看著他長大的,他后來上了大專英語也還可以,他每天做的一件事是什么呢?每天給孩子默英語,這孩子英語老上不去。然后他就批評這孩子,你說,每天我下著工夫給你默寫這單詞,你這英語老上不去,他就罵這孩子笨。第一次,孩子沒言語,然后說又一次,你這個孩子可真笨,這孩子說話了,是個女孩,說爸爸,您也甭罵我了,我是你和我媽生的,你們倆怎么生我這笨孩子呀,說明你們也夠笨的,一下子把話就說到底了,給他氣得不得了,就找我來,說你是家庭教育專家,你是搞研究教育的,你說,這怎么辦。我一聽,我說,你憑什么說人家笨,我說,這孩子,我看著長大的,現在上了中學了,一點不比你笨,比你還強呢。他說,我不是急了嗎?我說,急了就罵人家。他說,你有沒有辦法,我說,有辦法,我給你出兩個主意,但是第一個主意,你要不聽,第二個我就不說。他說,我當然聽了。我第一個說出來,他就不愿意聽。我說,你好好思考一下,然后跟孩子認真做一次檢討,你不該罵她笨,你要說,用例子來說明,她不笨,甚至有的時候比你還強,你來說。他想了半天,最后才下決心行,行。他說,第二條呢?我說,從下禮拜開始,你們倆約法三章,不要天天默,我說一個禮拜默寫一回就行了。他說,那行嗎?天天默不行,一回能行嗎?我說,默寫的方法變了,我說,你英語也不錯,我知道,讓她默你,約法三章,默你的時候,有錯,誰也不許翻書,看誰對。他是職員,每天按時上下班,你要是出租司機,我就不能出這個主意。我說,約法三章,你一個禮拜選一天,看完新聞,你就讓她來給你默。過一段他說,你這主意管用了,為什么?她有積極性。又過一段,他說,這成績上去了,上去五、六分了。又過一段,又上去了。我說,你堅持吧,還能上去。這就是方法、過程的問題。這孩子心態不一樣了,他說,禮拜三,不到吃飯的時候,閨女就說了,老爸,今天有任務,筆和紙都給你準備好了,一會兒咱們聽寫,無非這一禮拜的單詞,那么十幾個、二十個吧,他經常出錯,因為他歲數畢竟大了,他也沒有好好復習,有時候人家念blackboard,掉了一個字母,他就要翻書,女兒說,不要翻,約法三章,回來再對,一對女兒全對。我說,其實道理很簡單,你這個辦法讓這孩子什么呢,變了一種學習心態,她那個勁頭不一樣了。實踐里促進她的學習過程更專注了。她上課聽課的時候,她就想,禮拜三,給我爸爸默寫,好好聽。到禮拜三之前,給你默寫之前,又看三遍。人都好強,我不出錯,我讓你出錯,你出錯,她特高興。其實你沒想,這個反而促進了孩子,當然你輕易不要試這個辦法,因為什么呢,有人堅持不了,你一松懈,她又不成了。

  下邊介紹一個新的知識,就是多智能論的啟示。因為開始我講了,這個智力有五個能力。現在有一種新的研究成果,這是美國的一個教授哈佛大學加德那,他提出人的多智能論:數學邏輯智能、語言智能、空間形象智能、音樂智能、運動動作智能、人際溝通智能、反省智能、自然觀察智能。你仔細一想,我解釋一下,你的孩子,有的是幾個智能比較強,有的某一方面就比較弱。我稍微解釋一下你就明白了。你比如說數學邏輯智能,這種智能好的孩子,如果后天培養也比較好,數學學得好,邏輯性強。語言智能,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能力強。空間形象智能是對空間的把握,整體把握,他的能力比較強。有的人不行,有的人對局部行,對整體不行。現在有人說了,能當領導的人,一定是這種智能得強,他能統籌全局。當然這個說法是不科學反正有這么說的。音樂智能,這個大家有體會,有的人,你教他860遍那個歌,他唱出來還是五音不全。有人三遍就行了。我在東城區遇到一個雙胞胎,這母親跟我說,說我們這一個孩子音樂好到什么程度,聽兩遍就會唱,但是別的學習不好,另外一個孩子死活就是五音不全。每個人確實不一樣,我們在座的肯定也是不一樣的。運動動作智能,運動是不是協調。你到操場上看孩子上體育,你就看一次跑步,你就會發現,每個人的運動協調性不一樣,有的人跑步,他坐著跑,歪著脖子跑,仰著跑,什么都有,邁小碎步,拉不開步,什么都有。有一部分孩子真是運動動作智能不一樣。人際溝通,你發現沒發現,有的孩子善于人際交往,有的孩子就不行,有的孩子挺小的時候,幾個孩子玩,第三個孩子來,兩個孩子玩,第三個孩子來說幾句話,他就能一塊玩兒,有的呆半天還得走,為什么?容不進去。從小就能看出這種溝通智能。反省智能,就是反思,會不會吃一塹,長一智。有的孩子,父母習慣說,我們這孩子記性不好,死活記不住。其實這個也在于你得訓練,提高他。自然觀察智能,對自然現象觀察得特別好,特別仔細,而且能夠把它描述出來。

  現在我要說,每個孩子這幾種智能發展,這肯定不平衡,表現在功課上,表現在運動動作上,表現在音樂上方方面面。你比如說如果空間形象智能好,運動動作又協調,這個孩子常常畫畫就比較好。那么數學邏輯智能強,學數學就學得好嘛。語言智能強,語文就學得好嗎,是不是。而語言和數學邏輯比較重要的都是左腦,大腦的左半球。你像空間形象智能,這個主要是右腦。那么每個孩子這發展不一樣怎么辦?我們絕不要強調什么呢?不要強調揚長避短。現在有一種理論,有一種說法,發揮孩子的優勢潛能,別的都不管,這個恐怕是片面的。因為你從小的基礎素質,恐怕還是要打全面的基礎,不強的怎么辦,我現在有一個建議,每個人的智能優勢不同的,應該用這四個字,揚長補短,你不要讓他短處永遠短下去。現在有人老說,這孩子就是作文好,將來是當作家的料,別的都不管了,而且也出現了一些這樣的孩子。我想,這個是個案,不要把它當成普遍性的,我們就來吸收,來借鑒。任何智能都是在相應的智能活動中發展的,要發展哪方面的智能,必須提供相應的活動實踐機會。你說,這方面他弱一些,你要多提供這方面的機會,這是一個總的原則,當然這個需要和老師配合,這個需要讀一些書,思考得深入一點。你看你的孩子,甚至你可以講給孩子聽,你明白了,讓孩子也明白,是有這個問題,然后看他的短處,他如何去揚長補短,買什么書,找哪位老師,做哪些訓練,這個都是可以得到發展的。

  第四個因素:父母與學校的主動配合。

  第一,主動校訪。我們對老師來講,有個家訪的問題,現在我們要主動校訪,就是說有機會你應該到學校來。我們建議主動與班主任老師溝通,盡量要及時通過班主任與任課老師溝通,因為你某一科學得不好的時候,你光問班主任不行,你跟班主任商量,能不能找這位老師溝通,要討論問題,不能互相告狀,最好有孩子參加。日本有詞叫相談。

  第二,父母跟老師多種方式聯系。當然大家知道了,這些方式,電話可以,信函可以,你來主動參加班級活動,有時候學校邀請父母參加活動,你不要缺席。聯系本,電子郵件,現在我們北京這個條件總的來說比較好,有的時候發個E-mail也能夠溝通。要主動跟學校配合。這幾個方面是促進孩子智力發展,提高學業成績,從家庭來說最主要的。你看,我就沒有講,你是第一任老師,好好備課,好好看教參,我沒講這個問題,那個很多父母是做不到的。

  下邊一個問題什么呢?我簡單說說,要高度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習習慣有哪些,我下邊列出一些來,你看一看,你的孩子在這些方面如何:第一個習慣,專時專用,講求學習效率的習慣。第二,獨立學習。現在好像小孩愛打電話,我看打電話也不是不可以,關鍵的前提是,他要在自己思考的基礎上才能去求助別人,你如果自己沒有獨立學習,那么這個習慣就不好。有的孩子為了省時,按計劃學習,孩子的計劃主要體現在什么呢?放學回家,和周六、周日、寒暑假。科學用腦。科學用腦主要解決勞逸結合的問題,理科、文科要交錯,勞逸結合,不要一次學習時間過長,因為有一個道理,大家可能都知道,這個腦子大概有兩條最重要的,一個是高蛋白,當然高蛋白也不是吃一點瘦肉,一個雞蛋就行了。第二個就是氧氣。孩子在發育的時候,你長時間伏案,大腦的氧氣不夠影響腦力,所以一定要注意科學用腦,勞逸結合。使用工具,這條也很重要。這個工具包括多方面了,當然最重要的工具現在是電腦,現在我們好多父母不敢買電腦是什么原因呢?現在沒有很好地指導孩子利用電腦去查資料,利用電腦來為學習服務,孩子常常去玩游戲,去上網聊天,結果耽誤很多時間。這次中央文件里特別講了從網絡的角度,如何搞綠色網吧,如何加強學習這方面的引導,學校里頭也做這方面的工作。那么其他比如說數學用表,字典、辭典、英語辭典這都是工具,因為工具是什么呢?它就是老師,從長遠來講,你不能老依靠老師嘛,是不是,你要依靠什么呢,好多學習工具,好多參考的東西。課外閱讀,我們輕易不要否定孩子課外讀書。有的父母說,你這功課還弄不好呢,就不要課外閱讀,不要這樣看,特別是有選擇地安排,跟他課程相關的那些東西,對孩子形成他一種廣博的知識背景,形成他的能力非常有好處。

  我曾經看報上登過一個某地,安徽的一個狀元,她就講了一條,還是個女孩子。她說,我從小學一直到高三,我始終訂的,跟學習相關的有興趣的報刊,沒有少過七份,她經常在閱讀,促進了她的學科學習,這個也是信息時代必須要注意的一個問題。虛心好問,這個也很重要。因為有的孩子不好意思問老師,也不問同學,有什么問題就放那兒了,這個不成。最近我們有一個朋友,他寫了一本書,標題就叫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因為有專家說過,從一定意義上說,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我引用了一句古語,叫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養成良好的習慣,終生受益;形成不良的習慣,終生受累。沒有良好習慣的人,不可能有什么成就。你想想,有道理沒有。凡是有成就的人,肯定他在某方面有很好的習慣。如果有全面的好習慣的話,他的成就就會更大。有的孩子上了初中以后,已經有很多不好的習慣。其實如果是從小養成的,那么現在糾正還來得及,這個問題要跟他討論。因為什么呢?讓他也明白,不良習慣,終生受累;好習慣,受益一輩子。你現在考察那些成就大的人,都是從小形成良好習慣的人,所以這個請大家一定要注意。

  主講人簡介:王寶祥,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基礎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中國家庭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