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祖輩應甘做配角

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出現,年輕家長們開始擔憂:大部分隔代教育下的孩子個人能力差、自我中心意識強,這些均不利于孩子良好的性格品質的培養。但若自己親手帶孩子,年輕的父母又覺為難,“工作太忙碌,哪有更多時間照顧孩子呢”。

  于是,年輕的爸爸媽媽們不斷想出方法“見招拆招”。廣州的黃女士和公公婆婆一起生活。兒子今年三歲,兩年前,黃女士發現孩子開始任性,只要有什么不順心的事就大聲哭鬧、扔東西,甚至在地上打滾,奶奶看到孩子哭就馬上抱起孩子。不僅如此,兒子很喜歡吃糖,黃女士就把家里的糖都收了起來。孩子一想吃糖,就哭著喊著找爺爺拿。“孩子這樣下去一定會被慣得不成樣子的。”心急如焚的黃女士當時有了一個“與長輩們坐下來好好談談”的想法。

  “老人家經驗畢竟比我們多很多,我們一定要充分尊重,有問題可以提出,但一定要心平氣和,要肯定他們的功勞,也要適當地點明不足的地方……”兩年過去了,黃女士家的小孩成了小區內出名的“乖孩子”,不僅與同伴玩耍中懂得謙讓,大樓上下見了誰都會主動打招呼問好,特別招人喜歡。

  黃女士說:“爺爺奶奶對孫子十分喜愛,自然也就多了一些縱容,這種縱容讓孩子養成了不少壞習慣,所以,我在不影響工作的同時,盡可能地跟孩子在一起。年輕人接受能力強,思想開放,雖說育兒經驗少,但現在科學育兒方面的書籍很多,可以邊學邊育兒,并對過去不科學的育兒方法加以改進。這樣也能減輕老人的負擔。”

  此外,黃女士還認為言傳身教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因為我對老人比較關心、照顧,兒子也自然吸收到。比如吃東西他會想著我們,現在孩子3歲多吃飯時已經會給大人夾菜。”

  有多年教育工作經驗的廣州市第一中學退休老教師潘老師認為,年輕父母和祖輩老人都要懂得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在撫養、照料和教育這些事上,父母對孩子的作用是任何人也代替不了的,祖父輩們應該找準自己的定位,不全權代替,把握好‘配角’的角色。”

  潘老師已是6個孫子孫女的奶奶和外婆,作為“過來人”又是教育專家,她總結出一套教育心得:“當孩子的父母管教孩子的時候,孫輩常會向祖父輩尋求庇護,這個時候,祖父輩不應袒護孩子。”潘老師表示,有關孫輩生活大事的決定權都應該交給孩子的父母和孩子自己,祖父輩可以提出自己的經驗幫助兒女共同教育孩子。

  此外,潘老師還特別提醒祖輩們要學會學習,和孫輩共同成長。“作為祖父輩,應虛心接受一些新知識。可以選擇適宜的學習途徑,如看電視、報紙等,在短時間內接受盡可能多的信息。不能忽略了孩子這個重要的學習對象,多和他們交流分享,能獲得在其他人那里得不到的資料,并可以在潛移默化中達到教育的目的。”

上一篇:解析:寶寶的心理之路

下一篇:孩子有主見父母需正確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