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愛缺失人格發育不健全

生的家長會開成了“媽媽會”?的確是。學校的調查顯示,接送孩子、過問學習情況,大多都是媽媽承擔,有孩子抱怨,一個月最多能跟爸爸在一個飯桌上吃三次飯,老師說,孩子成長期間,父親缺位,容易造成孩子內向,男孩性格女性化。

  現象

  家長會開成了“媽媽會”

  近日,鄭州市金水區實驗小學公布了學校對學生家庭的一項調查,調查顯示,超過2/3的家庭是媽媽主要承擔教育責任,包括接送孩子、過問孩子的學習和思想情況、參加學校組織的家長會等。

  半數左右的家庭里,爸爸跟孩子溝通的時間平均每天不超過20分鐘,溝通一般限于飯桌上,有的爸爸不能每天和孩子見一次面。

  有空閑時,62%的爸爸和孩子交流的主要內容是學習情況,較少涉及怎樣做人等內容,母親在家庭中是子女教育的絕對主角。

  學校的李老師說,尤其表現在開家長會上,家長會幾乎成了“媽媽會”,很少見到孩子的父親參加。雖然有“校信通”把孩子的情況反映給家長,但是,往往反饋的還是孩子的媽媽。很少見到孩子的爸爸就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問題主動跟老師溝通。這樣的問題不光是在小學生身上,中學生身上問題也很嚴重。

  煩惱

  “一個月最多跟爸爸一起吃3次飯”

  負責調查的該校老師李小輝說:從調查表來看,主要原因是父親忙于工作,沒有足夠時間教育孩子;還有一個是很多人認為教育孩子是母親的事情。

  邵女士的兒子今年上小學4年級,她說自己的兒子最近出現了很多問題:學習不夠用功,一直不用心,很少說話,也不怎么主動叫爸爸、媽媽。后來心理醫生解釋說,問題主要出在孩子的爸爸身上。

  孩子說,在學校常有同學欺負他,他不知該怎么辦。每次媽媽都是讓他忍耐。孩子很想聽爸爸怎么說,可孩子他爸從來沒有耐心地聽孩子講學校里的事兒。他說,很少見到爸爸,每天上學的時候爸爸還沒起床,晚上睡覺的時候爸爸還沒回來,有時一個月才能跟爸爸在一起吃3次飯。

  30歲的張先生說,的確是因為很忙,兒子都上三年級了,從上學開始自己一次也沒參加過孩子的家長會,總覺得孩子還小,現在需要媽媽多一點,有一次想去參加家長會,但一想到都是媽媽去參加,自己一個大老爺們兒坐那怪不好意思,也就算了。

  不過,張先生說,兒子的確不像小時候的性格,很柔弱,有時候還喜歡哭,自己看著就火大。

  【專家解讀】

  父親缺位,孩子人格不健全

  男孩容易女性化 女孩長大更希望討取男性歡心

  金水區實驗小學老師李小輝說,教育孩子基本上成了媽媽們的事,不少爸爸在家庭教育方面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孩子在小學之前一般是母親處于主導地位,但這個時候往往是孩子人格形成的重要時期。

  李老師說,自己已經當了六七年班主任,發現現在很多男孩子的性格越來越女性化,不夠開朗,心胸不開闊,而這樣的孩子往往都是父親不常在身邊。

  有的班主任反映,現在在班里挑個男孩當班干部都難,男孩子性格越來越溫柔,有的孩子下課的時候也會經常參與女同學的游戲中。這些特點在那些跟父親接觸比較少的男孩子身上會表現得更加明顯。

  鄭州市12355維權與心理咨詢中心主任林芳說,從多起心理咨詢的案例中發現,父愛缺失的男孩子,往往不知道作為男人,應該有什么樣的使命。由于缺乏男性榜樣,他在性別認同,不知道怎樣對待異性。由于缺少成年男性的道德指引和行為規范,他缺乏自律,情感和性格也很不穩定,有的膽小怕事、優柔寡斷,有的脾氣暴烈、做事沖動,有的則抑郁寡歡、自暴自棄。

  父愛缺失的女孩子,由于在幼年時沒有得到成年男性的接納和認可,容易懷疑自己作為女性的存在及其價值。由于缺乏男性偶像,她不知道男人應該是什么樣的,應該怎樣對待女性才是平等的關系,有的會窮盡一生、付出很大的代價,去討取男人的歡心。對于她來說,愛是痛苦的。她會不由自主地愛上比她大很多或者對她漠不關心甚至虐待她拋棄她的男性,因為她沒有從父親那里得到正常的男性的愛、呵護與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