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女教育進課堂

  學禮儀、練形體、學烹飪,從舉手投足練起,從一個微笑學起……記者從上海市婦聯等相關部門和單位獲悉:類似的淑女課程不僅在課余輔導班上紛紛開設,而且正在走入正規大學甚至中學的課堂。

  和傳統的大家閨秀、小家碧玉相比,新時代的淑女應該是什么模樣?在提倡女性解放、兩性平等數十年后的今天,開展淑女教育又蘊涵著怎樣的含義?

  淑女教育成為培養新女性的一條途徑?

  上海市婦聯發展部負責人潘衛紅告訴記者:以市三女中、同濟大學女子學院、上海師范大學女子學院、婦女干部學院等為依托,上海將由市委組織部牽頭,形成從中學、大學到“大學后”的女性人才培養研究基地。在現有或者將要開設的學校課程中,將含有加強女性修養、禮儀教育、家政技能等“淑女課程”。

  放眼全國,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等知名學府紛紛開設“卓越女性高級研修班”、“完美女性高級研修班”、“白領女性塑形班”等,課程內容有:跳芭蕾、練儀態、學防身、講美容、做西餐……被社會各界形象地稱為“淑女班”。

  此外,近年來上海一些針對十至十五歲少女推出的“淑女培訓班”也頗引人關注。培訓班稱將通過各類培訓,將女孩打造成優雅有余又不失陽剛、言談得體且兼有藝術素養的淑女。不少家長表示有意讓孩子一試。有的家長表示,給孩子報名參加淑女培訓,只是想為她“立些規矩”,還有的家長則認為,十至十五歲的孩子開始進入青春期,這時候加以適當的性別教育很有好處。

  淑女教育的走紅,反映出相當一部分的群體認為淑女在當今社會環境中普遍受到肯定、占有優勢。“我們小時候從沒有想過做什么淑女,無論在學習還是工作中,都希望自己和男性一樣。”全職太太陳越有一個可愛的女兒,她坦言希望女兒將來成為一位淑女:“容貌是先天的,淑女的修養氣質是后天培養的,我希望孩子優雅、知性,待人接物惹人喜愛。”

  在菁菁校園里,感受“淑女”學做“淑女”

  2006年9月7日晚,蘇州復興私塾的“小小淑女學堂”開課。據了解,“小小淑女學堂”的首批學生共有6人,均是10歲以下的小女孩。該學堂主要教授中國古代典籍、彈琴、下圍棋、吟詩、作畫、刺繡、茶道等,旨在弘揚國學,培養具有獨特文化氣質和典雅行為風范的現代“小淑女”。

  吃西餐時的刀叉怎樣擺放?赴宴會如何穿著才得體?湯過燙時該如何入口?碗中的湯無法用勺舀盛時該怎么辦?坐姿、走姿、如何表達笑意……這些似乎離中學生活很遠的禮儀規范,作為一門選修課走進了上海市三女中的校園,而且還挺受學生的歡迎。

  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學的前身是1881年創辦的圣瑪麗亞女中和1892年創辦的中西女中。這所美麗的校園曾經走出了宋氏三姐妹、張愛玲、外交家龔澎及一批女院士。上海市三女中老校長薛正女士曾經說過:“我們培養的不僅是大使夫人,更要培養大使。”淑女課程的提議者李軍老師表示,由于女中只有女生,校內的女生相對形成兩極分化的特點,要么風風火火,要么內向文靜,這是使她萌生開課的初衷。她也希望在教會學生一些基本禮儀的同時,讓學生在待人處世方面更加到位。

  上海師范大學近年來在學校設立女子文化學院,報名者踴躍。女子文化學院的課程和教學計劃是專門根據女性特質設置的。學院的專業是漢語言文學,和一般的中文系不同,該學院提倡在感悟中汲取知識,增加了很多女性作家和女性角色的介紹。針對女性邏輯抽象能力方面的欠缺,學院還設有語言敘事邏輯課程,培養學生縝密的文學寫作思維。同時,學院也很重視性別意識和婦女理論教育,并設有女性學、家庭倫理等課程。

  復旦大學將女生寢室19號樓命名為希德樓,以紀念一位被譽為中國科學殿堂最美的女人、復旦大學第一任女校長謝希德;并在希德樓中設置主題展示區“知名女性風采區”和“希德風采區”。

  以希德樓為基地,復旦大學復旦學院的女生成立了“希德淑園”學生組織,通過對女生樓進行形象設計、對女生應具備的素養和技能的討論實踐等一系列活動,來探討兩個問題:怎樣的女性才是優秀的女性?如何實現兩性和諧發展?她們成功舉辦了學院首屆女生節,提出了“優雅內心、智慧頭腦”的口號,旨在培養和塑造出色得體、自信優雅的復旦女生。

  我們需要怎樣的女性教育?

  針對淑女教育受到肯定、不少女性樂于參與的局面,也有輿論認為:我國女性解放是從鼓勵女性走出家庭、教育女性自立自強開始的,時下的“淑女教育”與其說是一種受到追捧的時尚,不如說是一種女性意識的回歸。

  上海大學社會學教授顧駿認為:籠統地講,所謂淑女就是指有教養的女性,過去指的教養主要是指家庭教養,今天的教養更要兼顧社會教養和文化修養。隨著社會的進步,今天的女性身兼事業與家庭雙重角色,不再僅僅是男性的附屬。當代女性希望自己氣質好,知禮樂、懂詩書,因此女子教育受追捧不足為奇。

  顧駿說,社會本來就是多元的,無論是淑女學堂,還是女子學院,實際上都是文化多元化的一種表現。社會對于傳統淑女教育的認同和接受是建立在寬容和尊重的基礎上的。是做淑女,還是做野蠻女友,是完全個性化的選擇。這種女性教育模式增加了人們的選擇機會,是一種社會發展的象征。但是無論什么時候,女性都不能失去自身獨立的聲音與價值追求。

  女性問題專家、《現代家庭》雜志社主編孫小琪表示:長期以來,我們忽略了女性自身的特征,甚至刻意去抹殺性別意識。“淑女教育熱”,反映了女性群體甚至是社會對女性美的一種向往,在淑女教育中包含了禮儀,也包含了傳統認知上對女性分工范疇的一些技能。

  孫小琪同時提出要避免對淑女的“誤讀”,她說:“有的課程甚至加進了如何取悅異性的內容,‘女為悅己者容’等觀念并不應該被大力提倡,提升女性自身的修養素質才是淑女教育的根本。我們應強調全社會關愛女性、尊重女性、理解女性,實現兩性的和諧發展。”(作者:仇逸、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