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與成功有什麼關係嗎

理學家研究表明,良好的性格是獲得成功的前提。曾有心理學家對1500名天才兒童進行了30年的追蹤研究,發現這些兒童并不是都能有所成就,有 20%的兒童在幼兒期智商很高,但成年以后沒有什么成就。與那些成功者相比,其差距不在智力方面,而在非智力因素的個性品質上。例如,缺乏上進心、主動性、自覺性、勇氣、毅力等。所以,意志和性格是成才的重要因素。但是,有些父母更重視孩子身體素質和智能的培養,給孩子提供了充足的物質條件和學習條件,卻忽略了孩子良好性格的培養,也不了解培養哪些個性品質對孩子的成功至關重要。不少孩子身上已經表現出懶惰、自覺性差、依賴性強、對什么都不感興趣、意志薄弱等,盡管他們很聰明,但學習效果并不好。

  應當培養孩子哪些優良性格呢?

  一、求知的興趣。即有穩定的注意力,對學習知識有濃厚的興趣,有堅持到底的毅力和恒心。

  二、愉快的情緒和活潑的性格。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1.表情活潑。面部表情豐富生動,說話有時伴有手勢。

  2.語言活潑。口齒清楚,喜歡對人說話、講故事、講見聞、背詩、唱歌、表演等。

  3.動作活潑。喜歡參加運動和文娛活動,愛做游戲。

  4.感知活潑。善于觀察事物,記憶力好,善于模仿。

  5.思維活潑。好奇心強,喜歡探索新事物,喜歡認字和讀書,愛提問。

  6.雙手活潑。愛勞動,喜歡動手操作。

  三、友愛、合作和同情心。善于和別人相處,愿意和別人分享玩具和食物,關心別人,助人為樂。

  四、獨立性。能夠獨自睡覺、吃飯、玩耍、穿脫衣服、洗手、洗臉、收拾玩具等,不依賴父母,會和別人交朋友。

  對照以上的標準,我們不難發現,有些父母在許多方面做得很不夠,例如,孩子對某種活動很感興趣,但父母卻嫌費時間,嫌天氣熱,怕累著孩子等等。這樣,孩子怎能培養出毅力和恒心呢?有些父母怕孩子出危險,或者忙于自己的工作,很少讓孩子外出,孩子就沒有機會觀察大自然,增長見識。有些父母不讓孩子勞動,孩子變得懶惰、笨拙,獨立生活能力差。還有些父母事事以孩子為中心,造成孩子自私,沒有友愛之心。要培養孩子的良好性格,父母首先要從自己做起,要從微小的事情做起,如果你不知從哪兒入手,可以向心理醫生咨詢。

  情商的培養比智商更重要

  現代的父母都比較注重智商的開發,而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情商的培養更加重要。情商是指非智力因素,就是我們常說的心理素質,它是一個人獲得成功的關鍵。如果一個人性格孤僻、怪異、不易合作;自卑、脆弱,不能面對挫折;急躁、固執、自負,情緒不穩定,那么他智商再高,也很難取得成就。而情商的培養應該從小做起。

  首先要培養孩子的忍耐力。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選一些智商都是超常的幼兒,給他們一塊糖,說:如果現在吃就這一塊,如果能忍耐到一小時后再吃,可以再獎勵一塊。跟蹤調查的結果是能忍耐的孩子成功率大大高于不能忍耐的孩子。對于小孩子,怎樣培養他的忍耐力呢?他急于喝奶時,不要馬上滿足他,可以讓他哭一會,一邊慢慢和他說話,一邊拍他的后背,然后再給他吃,忍耐時間逐漸加長,從幾秒鐘到幾分鐘。有的孩子每次都把父母給他的零花錢很快花光,沒有計劃。那么,父母可以對孩子說:“如果你能忍住一星期不花零花錢,我下周可以加倍給你,這樣你可以攢起來買你需要的大東西了。”孩子遇到了困難,父母不要馬上給他幫助,而是鼓勵他堅持一下,忍受挫折帶來的不愉快,很快就會成功的。

  其次,培養孩子的適應能力。有的父母把孩子關在家中很長時間,很少出門,擔心這擔心那,結果孩子一看到生人就哭,長大后就容易敏感、退縮。孩子離開母體后需要適應許多新環境:自然環境、人際環境、學習環境、工作環境以及社會環境,但是,如果父母不給孩子機會去適應環境,孩子的適應能力是不會自然萌發的。

  第三,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開始孩子對外界刺激是被動地接觸,逐漸地孩子對周圍的一切都感到好奇,都想嘗試去摸摸、看個究竟,如果父母這也不讓孩子動那也不讓孩子摸,將來你想讓他有興趣干點什么事他也懶得動了。

  第四,自信心是靠自己的行動獲得的,但是父母經常替孩子做事,什么都給孩子準備得好好的,老被喂飯的孩子自己都不會吃東西,所以,孩子想自己拿勺子,玩一下遙控器,拉開關,打開抽屜時,父母不要害怕孩子搗亂而制止他,反而應該引導他:“你看,這是什么呀?媽媽怎么開電視呢?”另外,不要老數落孩子:“你怎么這樣不聽話!別這樣!這個不能動!”這樣會傷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如果真是不讓孩子玩的東西,應該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

  別怕孩子淘氣給你添麻煩,而要多考慮什么有益于孩子心理的成長,父母也要克制自己的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