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正孩子不良行為要善於引導

  規范孩子的行為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細心掌握孩子心理和生理特點,巧妙地加以引導。專家提示,對于孩子在不同年齡段出現的壞習慣,家長應使用不同方法來進行糾正。


  1-2歲:咬人


  分析:這個年齡的孩子通常不能很好地用語言來表述自己的意愿,于是,咬人就成了一種獨特的表述方式。


  建議:寶寶的咬人行為應引起父母的警惕。如果孩子已經咬了別的孩子,父母應把主要關注點放在受害的孩子身上,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孩子知道,他的這種行為并不能引起父母對他的重視。當父母發現寶寶因此出現焦慮情緒時,應馬上通過玩具或改變環境來轉移他的注意力。


  2-3歲:占有欲


  分析: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開始萌發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占有欲開始變強。與他人分享對他們來說是一門新的課程,需要長期學習才能掌握。


  建議:當父母帶寶寶外出時,應記得告訴他們,要把自己的玩具與其他小朋友分享,如果他做不到,那么就應把玩具收起來。當然,事先可以允許寶寶收起兩三樣他最喜歡的玩具,保留一些他的權力。


  4歲以后:告狀


  分析: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開始對是非對錯有所認識,因此,當他看到有人在違背規則時,會理直氣壯地把這種行為告訴家長或老師。


  建議:父母可以告訴孩子,當他發現別的小朋友正在做一件很危險的或可能會傷害到別人的事時,確實應該馬上告訴大人。但是,告狀也是一種不受人歡迎的行為。


  5歲:霸道


  分析:很多孩子在這個年齡段開始出現小皇帝的霸道心態,他們常常會為所欲為。


  建議:如果父母發現孩子對其他孩子有攻擊性行為,千萬不要姑息遷就,而是及時給他制定必要的紀律,每次外出或參加集體活動前,都要跟他反復重申紀律。例如在游樂場游戲時必須排隊,遵守秩序;在小區的游樂區玩一件器械時不要霸占時間過長,因為其他小朋友也等著玩。父母還應告誡孩子,如果他做不到遵守紀律,必須承受一定后果,例如結束游戲提前回家或縮短看動畫片的時間;如果他在活動中能夠很好地遵守紀律,應及時表揚或給予獎勵。


  6歲:說臟話


  分析:學齡前的孩子有時會故意說些臟話來試探父母的反應。但有時,他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什么,僅僅是模仿他人的話。


  建議:父母可以對孩子明確說明哪些詞匯屬于禁區,并且告訴他為什么這樣說不好。如果孩子剛剛開始說臟話,應平靜而嚴肅地警告他;如果孩子說臟話成了習慣,父母應給予必要的懲罰。


  7歲:反叛


  分析: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喜歡試探父母的底線,“抗旨”不遵是他們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建議:當孩子無視父母的要求時,父母應對他發出嚴正警告,告訴他如果再這樣下去將會得到怎樣的后果。例如當孩子不愿關電視睡覺時,父母應告訴孩子,如果在20秒內不關電視的話,明天將失去看電視的權力。當然,在發布類似命令時,父母的態度不要太強硬和不近人情,對于這個年紀的孩子,給他一個選擇權是對他的尊重。


  7歲以上:說謊


  分析:孩子說謊主要是為了逃脫懲罰,有些時候可能是為了避免尷尬的場面,為自己爭面子。


  建議:如果父母發現孩子在說謊,首先應跟他說明誠實的重要性,并且告訴他為什么父母不能原諒孩子說謊。如果孩子繼續通過說謊話來掩飾自己的過錯,那么父母一定要讓他受到懲罰,必須要讓他知道,說謊對他沒有任何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