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春打響手足口病“防衛戰”

  核心提示


  “今春我市手足口病發病較去年同期明顯上升,國內其他省市也出現手足口病發病增多的情況。”據市疾控中心專家分析,預計隨著氣溫的上升,手足口病疫情還將升溫。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多發于5歲及以下兒童,典型病例表現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該病全年均可發生,通常5-7月是發病高峰期。專家強調,手足口病可防可控不可怕,關鍵在于防范。


  病情·5~7月將形成發病高峰


  據長沙市疾控中心對全市的疾病監測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全市手足口病發病較去年同期明顯上升,主要發病人群為散居兒童、托兒所和幼兒園兒童及學生,且90%以上為1~5歲年齡段的嬰幼兒,尤以3歲及以下嬰幼兒手足口病發病率最高。


  目前來看,散居兒童發病數所占的比例要略高于托幼兒童。這種病的發生與生活環境衛生狀況較差、衛生習慣不良、個人免疫抵抗力低、接觸已感染病毒的人員等因素有關。該病全年均可發生,4~5月病例明顯增多,5~7月發病形成高峰。


  【傳播途徑】


  手足口病為嬰幼兒常見病、多發病,患者和隱性感染者均可傳染本病。主要經糞便、口腔或呼吸道飛沫傳播,亦可經接觸病人皮膚、黏膜皰疹液而感染。在發病的第1周傳染性最強。病人糞便、皰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物品(如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內衣以及醫療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傳播。


  監管·幼兒園和學校每日應晨檢


  專家認為,托幼機構和學校,這些作為手足口病防控的主戰場,可從這幾方面著手應對:


  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托幼機構、學校要教育、指導兒童養成正確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等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好清洗消毒工作,定期對玩具、兒童個人衛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兒童活動室、寢室、教室、廁所、門把手、樓梯扶手、桌面等進行消毒,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及餐具使用前后應充分清洗、消毒。


  保持良好通風,注意保持教室、食堂干凈清潔,教室、宿舍等要經常開窗通風;手足口病確診患兒呆過的房間,可用乳酸熏蒸進行空氣消毒。


  每日進行晨檢,發現兒童出現發熱、出疹等相關癥狀時,要立即采取送診、居家觀察等措施。及時上報疫情,手足口病為法定的丙類傳染病,當發現患兒增多時,托幼機構要及時向衛生和教育部門報告,根據疫情控制需要由衛生和教育部門決定采取放假措施。


  【發病特點】


  孩子出現低燒或喊口里痛就要警惕手足口病。家長若發現孩子出現低燒、食欲減退或不愿進食、口腔不適(孩子可能喊痛或不時有手指探口動作)時,需要重視,可在光亮處(或用手電筒)查看口腔四壁有無紅疹、皰疹、破潰等異常情況,同時仔細查看四肢,尤其是手掌、足底等,觀察有無皮疹發生。一旦出現異常,及時就診。


  護理·密切觀察警惕重癥病例


  作為孩子的守護神,專家建議家長這樣護理患兒:


  消毒隔離。一旦孩子出現了發熱、皮疹等癥狀,應及時就醫確診,由于手足口病發病的第一周傳染性最強,因此孩子發病頭幾天要居家隔離,2周為宜。患兒用過的物品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太陽下曝曬以消毒。


  飲食營養。患兒因發熱、口腔皰疹,通常胃口較差,不愿進食,宜給其吃清淡、溫性、可口、易消化、柔軟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要保持患兒口腔清潔,保持患兒皮疹干凈、清潔,不讓皮膚受到二度感染是護理的重點。密切觀察,警惕重癥病例。一般情況下,孩子在很好的護理氛圍中,兩周左右可以痊愈;少數病例可出現腦膜炎、腦炎、神經源性肺水腫、循環障礙等,病情兇險者,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遺癥,家長不可輕視。


  【專家告誡】


  由于手足口病的感染是病毒引起的感染,而抗病毒藥,一般在發病24小時到48小時前使用才是最佳的。通常患兒被確診患有手足口病時,往往都已過了最佳抗病毒治療階段,對患兒而言,手足口病的治療,沒有特效藥物,所以要特別重視護理。再次強調的是,只要孩子出現發熱、出疹,就應及時送其去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