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腦癱,早字為貴

  孩子腦癱,父母卻從沒意識到,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文文就是這樣,當寶寶一歲半還不會走路時,她和丈夫還在想,孩子的佝僂病實在頑固,該再去醫院開點魚肝油和鈣粉了。她實在沒想到,寶寶竟然是個腦癱兒! 

  回想起一年半來,寶寶的種種“佝僂病”表現,文文不禁深深地自責。其實,寶寶早就有異常的表現了,不過文文從沒在意。寶寶從小就喂養困難,可爺爺說孩子脾氣壞,不好好吃;孩子雙手常常握得緊緊的,洗澡時也難以掰開,奶奶說他手勁大;寶寶脖子軟,她和丈夫認為是佝僂病。她本該早就發現寶寶的異常,而寶寶也本該很早就得到治療。 

  當然,現在開始治療還不算太晚,但腦癱的治療效果,卻是越早治療越好。 

  腦癱,治療貴在早 

  腦癱的預后與很多因素有關,腦癱的病因,腦損傷的部位、范圍、程度、腦癱的類型,是否伴有智力低下、癲癇等合并癥,以及治療的開始時間、方法等,都是影響腦癱孩子預后的因素。其中,腦癱開始治療的時間尤為重要。 

  國際著名腦癱專家Vogt曾報道,207例在生后6個月以內得到診斷并開始治療的腦癱孩子中,有199名(占96.1%)最后能正常地生活學習。 

  所謂早期診斷腦癱,是指出生后6個月以內作出診斷。如果3個月以內就作出診斷,稱為超早期診斷。 

  強調早期診斷、治療腦癱,有兩個原因。 

  首先,孩子出生后,腦還在經歷著一個發育的過程。腦的重量,出生時約為370克,6個月時為600-700克,到7歲時接近成人的腦重量,約為1500克。不僅重量增加,神經細胞也在繼續分化發育,到3歲時基本完成分化,8歲時接近成人。雖然腦細胞的損傷是不可逆的,但其周圍還有許多正常的腦細胞,如果這些腦細胞的功能得以充分發揮,那么受損腦細胞的功能就可能得到彌補。所以,抓住關鍵時期,促進正常腦細胞的發育,是腦癱治療的一個關鍵。臨床實踐表明,對腦癱孩子的康復治療,1歲之內開始的收效很大,3歲內療效次之,8歲以后療效就難以預測了。 

  其次,早期尤其是嬰兒期,孩子的運動障礙和姿勢異常尚未定型,容易矯治。如果異常姿勢和異常運動長期存在,會導致繼發性的肌攣縮、廢用性肌萎縮,進而引起骨骼變形、關節脫臼等畸形,而骨與關節的變形和脫臼又會加重異常的姿勢與運動,形成惡性循環。因此,年齡越大,康復治療的難度也越大。 

  發現腦癱 有跡可循 

  腦癱兒的早期表現多種多樣,警惕以下表現有助于早期發現腦癱。 

  1.喂養困難。腦癱兒吞咽、吸吮不協調,因而從小就進食困難,有的還伴有流口水。 

  2.肌張力改變。患兒肢體常常顯得過硬或過軟。給腦癱孩子換尿布常常很困難,因為他們的雙下肢常夾得緊緊的。有的孩子表現為全身軟軟的,沒有力氣。 

  3.姿勢異常。由于肌張力和運動功能的障礙,孩子常有異常姿勢和表情。“剪刀步”是一種典型的痙攣型腦癱患兒的姿勢,它指患兒扶立時雙下肢伸直并交叉,腳尖著地,呈剪刀樣姿勢。有的孩子有異常表情,如做苦臉、皺眉等。 

  4.動作發育遲緩。腦癱孩子的動作發育,如翻身、爬、坐等都較正常為晚。遺憾的是,很多家長都將其誤認為是佝僂病,因而延誤了診斷和治療。 

  5.“脾氣壞”。腦癱孩子常顯得較“敏感”,睡眠困難,易驚醒;容易激動,時常啼哭不止。 

  腦癱的診斷并不困難,重要的是家長能及時發現異常,并帶孩子去專科醫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