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了孩子的任務就是玩

諺有云:“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fool boy。”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只學不玩,杰克變成小傻孩。”這么多年下來,咱中國人埋頭搞應試教育,真不知培養了多少“小傻孩”。暑假已至,三部委的文件很及時,確實不能再讓孩子“只學不玩”,而要想方設法讓孩子去“玩”。

  多年來,我們一邊說“孩子是祖國的花朵”,一邊卻用作業和考試“辣手摧花”。小小年紀,許多孩子鼻梁上架一副厚厚的眼鏡,卻并不像“哈利·波特”,而像“小老頭”、“大頭娃娃”,兼之“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看著就讓人揪心——難道,我們民族的未來就這德性?

  許多家長信奉那句臭名昭著的名言——“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越是焦慮于此的家長,越有可能真的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你想,孩子的“德智體美勞”,只有碩果僅存的“智”,且是應付考試的“智”,今后不輸才怪。

  其實,孩子能“玩”出很多名堂,都是課本上學不出來的,更是作業和考試壓不出來的。我們常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本錢,絕不可能攢出來,而是“玩 ”出來的。嬉戲,奔跑,跳躍,攀爬……哪一項不鍛煉身體?玩得越“瘋”,孩子身體越健康,腦子越活絡,精力越旺盛,疾病越少,無論做什么都更有益。別忘了,高考也是萬里長征,沒有好身體根本扛不住。

  古人常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確,與其埋頭苦讀,不如把孩子放馬南山,盡可能地接觸自然和社會,調動起全部感官和意識,親自觀察和體驗外部世界,獲取關于外部世界的“第一手資料”。這,豈非遠勝于吃前人“嚼過的饃”?

  我們常自嘲:“一個中國人一條龍,十個中國人一條蟲。”中國的乒乓球很厲害,足球卻一塌糊涂,是為明證。原因何在?我們缺乏團隊精神,上學時只顧個人排名,不懂得團隊合作共事,長大后就是一盤散沙。然而,課本中學不出“團隊精神”,得用足球、籃球等等“玩”出來。

  更重要的是,我們中國人最感欠缺的創造力,絕不可能憑空生出,也絕不可能“學”出來,而更多地要靠“玩”出來。孩子“玩”得興起,大腦能保持亢奮狀態,伙伴之間再互相激發,最容易迸發創意的火花,真能玩得“花樣百出”。“玩”出來的激情,包含了源源不斷的創造力。

  如此等等,讓孩子多“玩”一些,確實必要而有益。當然,“玩”也要看怎么玩。比如,沉迷網絡游戲之類,就絕不是健康的玩法。要玩,必須玩得健康有益,能夠玩出“德智體美勞”。這還需要家長多動腦子,幫孩子設計“玩法”,朝著正確方向去“玩”。

  暑假了,孩子的任務就是“玩”——這一條,理應成為社會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