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與寶寶的”壞習慣“過招

  寶寶一天比一天長高、長胖、長本領了,同時也長了不少脾氣,有了不少“壞習慣”。為了寶寶的健康發展,伴隨寶寶成長的日子里,爸爸媽媽可謂也是天天學習,時刻準備著與寶寶的壞習慣過招。


  “壞習慣”一:吃手指


  4個月大的欣欣什么都不會,倒先將小手吃上了。先吃小粉拳,然后是一個一個手指頭,吃得是津津有味,欲罷不能,只要一找著機會就吃。甚至凡是觸手可及的物體總愛放到嘴巴里咬一咬。


  追根問源: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把嬰兒出生后第一年稱為“口腔期”,是人格發展的第一個基礎階段。寶寶是通過吮、舔、咬等方式來嘗試認知事物、感知世界的。強硬地制止寶寶吃手,會給寶寶心理上造成陰影,長大后容易焦慮、發脾氣,缺乏基本的信任和安全感。


  見招拆招:


  轉移注意力:盡可能多地通過擁抱和親吻來安撫寶寶,把他(她)的注意力轉移到圖畫、玩具等物體上,讓寶寶認知更多的事物,開發寶寶的大腦。


  睡后拔手指:在寶寶熟睡后,輕輕地將他的手指拿出來,避免長期吮吸手指導致牙齒咬合不良。


  水果替代法:如果寶寶見到什么就咬什么,也可能是因為長牙齒引起的牙齦癢,媽媽可以將水果切成長條形,讓寶寶去抓咬。


  “壞習慣”二:用手抓飯


  10個月的琪琪經常用手抓飯吃,這次阻止了下次仍然會抓,這讓琪琪的媽咪不知怎么辦才好。


  追根問源:


  1歲以內的寶寶吃飯時往往喜歡用手抓,其實寶寶學“吃飯”也是一種興趣的培養,這和看書、玩耍沒有什么兩樣。寶寶用手抓飯不僅可以增加他們對食物的熟悉度,逐漸培養他們對食物的興趣,還能避免寶寶長大后養成挑食的毛病。


  見招拆招:


  “放任自流”:媽媽們要做的就是把寶寶的手洗干凈,其他的就讓他們自由地發揮吧。


  抓食小塊食物:8個月的寶寶會自己用手抓食物吃了,家長可挑選一些小塊的雞肉、香蕉、蛋黃、面包等放到他的旁邊,讓他自己抓著吃。


  “玩”食物游戲:1歲左右的寶寶甚至可以“玩”食物,比如米糊、蔬菜、土豆等。一邊玩一邊加強他對吃的興趣。


  限定時間:爸爸媽媽們應該給寶寶一個限定時間,讓他在規定的時間里抓著吃,超過時間就把寶寶的食物收走。


  提前做好準備:寶寶吃飯時經常把飯粒撒得到處都是,衣服上也沾了油漬,爸爸媽媽們可以提前在地上鋪好報紙,給寶寶圍上圍兜,方便吃完后的清潔。


  Tip:像花生粒、爆米花、小豆子之類圓而堅硬的食物千萬不能讓寶寶抓食,避免卡在寶寶喉嚨里,發生危險。




  “壞習慣”三:亂扔東西


  1歲的蒙蒙總是把手中的玩具扔掉。給她撿起來,她再扔。有時候不管蒙蒙抓到什么都會扔,水杯、湯匙、飯碗……這可怎么是好?


  追根問源:


  扔東西對寶寶而言,是一個好玩的游戲,也是寶寶必經的一個成長階段,對于寶寶的智力和心理成長都有很大好處。寶寶在不斷重復的扔東西中,強化了對各種物體和環境的認識,還鍛煉了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為日后的認知發展打下基礎。


  見招拆招:


  選擇可以扔的東西:媽媽可以在家中的游戲角給寶寶準備一些絨毛、塑膠等不怕扔的東西讓寶寶扔著玩,既滿足了寶寶的發育需求,又避免寶寶破壞家里的其他物品。


  增加關愛度:有時寶寶扔東西只是為了引起成人的注意,所以只要稍微加強對寶寶的關注程度,就可以避免寶寶亂扔東西的壞習慣。


  “自己撿回來”:告訴寶寶扔出的東西要自己撿回來,可以有效地減少寶寶亂扔東西的毛病。


  了解發生緣由:如果寶寶是因為生氣、發泄而扔東西,就要了解寶寶生氣的原因。如果理由正當,要對寶寶進行適時的安慰;如果是不當理由,可以采取轉移目標的方法處理。


  “壞習慣”四:撞頭


  1歲大的小男孩強強常常把頭往床頭“咚、咚”地撞,雖然床頭是軟的,但還是讓媽媽非常擔心,撞壞了腦子可怎么辦?


  追根問源:


  實際上,這沒有什么好擔心的。一些專家認為兒童撞擊頭部,或者身體四肢的激烈晃動,是由學習走步時練習身體協調性時引起的;另一些人則認為,這是寶寶們在試圖讓自己平靜下來的一種方式。身體撞擊這類行為經常聲勢巨大,讓爸爸媽媽們心驚肉跳,不過大量的案例顯示,這種行為不會傷害到他們的身體,因此家長不用過于擔心。


  見招拆招:


  耐心等待:對這類情況的最佳處理方法就是等待,大多數寶寶18個月之后就很少出現這類行為了。


  拒絕責罰:不能責怪,更不能懲罰寶寶的這種行為。這樣反而會讓寶寶認為撞頭可以引起爸爸媽媽的注意,而重復不斷地撞頭。


  保證安全:如果家里的寶寶老是愛撞頭,那就把嬰兒床四周包上襯墊,以免寶寶撞得利害,同時一定要把嬰兒床的輪子固定好,防止寶寶因亂撞把嬰兒床震得移動而發生危險。